联系电话:15374888242
很多人自己一开始感觉腹痛腹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增多,以为只是普通胃病,没太当回事,直到很长时间后去检查,才发现已经是晚期直肠癌,而这时想要治愈已经不太可能。
其实,有时候癌症比你以为的还要更近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1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肠癌已成为全球新增病例最多的癌症之一,死亡率位居第二,仅次于肺癌了。
注意!
这些生活习惯增加直肠癌风险!
1、肉食主义
爱吃肉真的会导致直肠癌风险增加吗?
平时无肉不欢,且不爱吃蔬菜的人群确实会增加患直肠癌风险。饮食中的纤维素少了,肠道蠕动就会随之减慢,代谢毒素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,加重了肠道负担,也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,增加患癌风险。
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将加工肉制品评定为1类致癌物,红肉则被评定为2A类致癌物,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是导致胃肠肿瘤负担上升的主要因素。
反对肉食主义,并不是倡导杜绝脂肪和蛋白的摄入。均衡饮食是保证胃肠道健康的基础,我们应该依据‘营养金字塔’保证营养。
2、肥胖人群
超重/肥胖同样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,而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中国居民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。
体重每增加5 kg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将增加2%,身体质量指数(BMI)每增加5.0 kg/m2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将增加6%,成年期较高的全身和腹部脂肪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。
3、过度饮酒
饮酒过度与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息息相关。
2021年2月26日,一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研究,纳入了来自10个不同地区超过51万名30岁-79岁的成年人,随访10年。结果发现,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,平均每周酒精摄入量每增加280 g,CRC风险增加19%。
4、长期吸烟
吸烟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,且作用期较长。
相较于不吸烟者,当前吸烟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38%,过去吸烟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8%,且曾经吸烟的人在戒烟后的25年内仍有较高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。
关于直肠癌的早期征兆,
你必须知道
很多人确诊直肠癌的信号是从“排便”开始的。
当时发现自己的大便变细、变黏,上完厕所很难冲掉,到后来出现黑便,去医院做肠镜确诊为直肠癌。
我们应该重视以下三点早期症状:
1、便血
便血是结直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,主要是由于大便和肿瘤摩擦引起出血。轻者表现为偶尔少量出血,重者会有粘液血便、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。
“患者经常会将直肠癌早期便血与痔疮相混淆而不予重视,因此出现便血时应及时就医。”
2、粪便性状改变
粪便会出现变细、变长的改变,可呈扁形,这是因为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,导致肠腔狭窄,进而改变粪便形状。同时由于肿瘤生长的刺激,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大便次数增多,或者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。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和主要症状。
3、内急后重感
患者总是有急于排便的感觉,但如厕之后并没有东西可排或者排泄物很少,肛门处常有坠胀感。这是因为肿瘤在直肠内生长时刺激到直肠,导致产生“便意”。
面对结直肠癌,
早筛早治至关重要
临床上有以下三种常见的早期筛查方法:
1、最方便:直肠指检
方便快捷,体检的常见项目之一。由于直肠是肠道距离肛门最近的一段,可以通过触感来判断有没有肿块,但对结肠病变就无能为力了。
不过,被「走后门」这种事情对不少人来说都有些羞羞,所以在体检套餐中,它也是弃检率很高的项目之一。
2、最普及:粪便隐血
粪便隐血是消化道异常的早期预警,当消化道出血量较少时,粪便外观可无异常改变,肉眼不能辨认.因此,对疑有消化道慢性出血的患者,应进行粪便隐血检查,对消化道恶性肿瘤(如胃癌、结直肠癌等)的早期筛查意义重大。
3、最准确:肠镜
尽管肠镜检查过程不令人感到舒适,但它仍是筛查和诊断肠癌的金标准,还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并予以切除,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。此外,通过肠镜钳取病变标本进行病理检查,还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严重性。
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。肠镜分为普通肠镜和全麻无痛两种,相比于指检,它能够更详细、清晰、直观的检查病变部位。
而且一旦在肠镜中发现息肉,医生会在术前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,帮你切除,并取样做进一步的检测,可谓一举两得。
所以,相约来做个检查吧~
更多专业问题可移步医院咨询专家
或拨打电话咨询:15374888242